车内HMI体验设计新趋势丨facecar观点

汽车的智能互联化和自动驾驶正在使驾驶者与车产生着新的互动和体验感受,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提取了汽车电子化的重点内容——车载娱乐信息系统进行体验趋势分析,意在梳理当前体验的现状问题,及潜在的未来趋势,希望能够为新车联网时代的用户创造出更多美好出行体验。

当互联网与汽车相遇后,用户需要的是驾驶出行服务体验而不是汽车本身,因此我们在HMI的体验设计发展空间分析扩展到多个维度:


• 服务场景最大化

• 跨行业跨渠道价值

• 基于用户及行车数据的服务及营销运营

• 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

• 跨平台多屏互动

• 多通道交互

摒除以往围绕技术的设计思维,HMI体验设计中,围绕“用户”的设计方案在提倡个性化的时代将更具竞争价值;为了改善现状,场景化、人性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的设计趋势,帮助用户实现更优质的车内体验。

HMI体验设计趋势 - 场景化


场景化是通过挖掘“人-车生态系统”的完整价值体验,全方位分析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体验需求,在服务及交互体验上有所突破创新,真正粘住用户。

但目前的HMI功能设计存在大量同质化功能的堆砌,没有充分挖掘用户实际的出行场景需求。未来HMI将向着场景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 走出功能堆砌,找到用户使用痛点或挖掘需求价值点,针对性提出创新方案;

• 为用户提供“人-车生态系统”的完整价值体验,真正粘住用户 ;

• 提升跨平台及多通道用户体验,满足不同使用情景下的交互体验需求。

场景化 – 最大化挖掘用户使用场景

“人-车”互动的全生命周期

用户场景将涵盖“人-车”互动的全生命周期

场景化 – 基于使用场景的功能互通及技术应用

目前很多车内HMI都具备看似非常丰富的各种功能模块,娱乐、新闻、生活服务等等,同时很多车厂也可以成功研究出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自驾技术、手势交互等功能技术,但当这些技术和功能被放到实际的用户使用场景中后,有时候却一文不值,完全不是用户需要的。

优质体验的HMI提供的功能,将不再是简单孤立的、无关联的功能模块堆砌。未来的HMI设计更多的应该是依据用户场景,建立车内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动互通,依据用户场景提供合理的功能跳转,同时基于场景需求,选择利用合适的技术和交互方式,实现完整的场景化设计。

场景化 – 高度场景化的信息及任务提供

由于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科技配置以及功能越来越多,结果过多功能的操作和信息反馈很容易给驾驶员造成“信息过量”的现象。

HMI的信息及任务提供应该是高度基于用户场景和驾驶数据的:

• 未来的车内HMI设计,需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智能的、可适应的方式,把有限的、最重要的信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驾驶状况来提供给驾驶者;

• 基于当前驾驶数据及路况信息,将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的道路信息(例如障碍物、行人等)经过加工,以更加简洁、方便的方式主动提供给用户,并进行提醒及选择性的引导。

场景化空间示例:共享出行

消费者偏好不断变化、技术突破等因素都导致个人出行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多种用车方式完成出行,服务也会根据不同的用户数据和需求送到他们手中而不是由他们自己获取。未来,一系列多样化的、按需出行方案将对传统的驾车出行模式形成补充,特别是在人口密集、不鼓励使用私家车的城市当中。

未来的汽车将既用于个人通勤,也用于全家出行,同时在车辆赋闲时还将用于租赁共享。未来需要深入的挖掘不同出行模式的市场,针对不同的用车模式和出行场景,需要考虑不同的出行服务和交互方案

具体来讲,需要将这些出行市场按城市类型等分类,例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繁华程度。在所有这些细分市场中,消费者偏好需求、政策和监管、新商业模式的可获得性和成本将出现很大差异。

共享出行的示例图

共享出行的示例图


HMI体验设计趋势 -人性化


人性化的HMI体验,要能够最小化驾驶者分心程度,最大化HMI输入输出数据的信息效用,同时使用最恰当的交互方式让用户高效、轻松、愉悦的完成操作任务。

人性化HMI体验


人性化 – 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的视觉停留

未来HMI设计的核心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内容,尽量弱化视觉形式,减少驾驶员的在开车过程中的信息负荷和干扰。

车内环境下的视觉交互,必须以用户(驾驶员和乘客)而不是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视觉体验的首要目的是安全和高效,而不是创新和新颖,必须保证驾驶员要花尽量少的时间在这些视觉信息上,要保证用户的目光集中在前方道路上。

降低用户的视觉停留时间的设计方向举例:

• 可读性& 易读性:文本尽量简洁且易懂,图形等形式也要易读,降低用户的信息认知负担

• 分组:相关内容或方案的信息可以分在一组,有助于用户建立信息结构记忆。比如,音乐控制信息在一个屏幕上可分在一组,地理导航可以分到另一组。

• 分层& 数量:保证信息的传递有正确的优先级,每次(特定时间内)显示的信息尽量少一点。

人性化 – 软硬结合的交互方式

更加充分的将硬交互方式和软交互方式组合在一起,减少用户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

人性化 – 多通道交互的配合

把驾驶者的眼睛和耳朵作为系统交互的主要途径,交互途径过于单一是目前车内交互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多通道交互方式,减轻驾驶过程中视觉和听觉过多的信息处理负担,把信息平衡到所有感知器官中。

未来的HMI交互操控设计,将会基于场景任务的特性,综合考虑不同交互通道的应用和配合使用。任务操控过程中,某一交互通道为主,同时辅助以其他交互通道的方案,将会是未来多通道交互设计的趋势,例如语音 + 手势,语音 + 按钮。例如手势控制搭配简单的语音命令组合,可以发挥两者的交互优势,流畅的完成离散控制类任务和连续控制类任务。

多通道交互

人性化 – 提升HMI可视化设计

未来的车内HMI设计应该尽量从用户认知角度出发,对于车辆状态等信息,更多使用视觉化设计,更多的采用图像化/拟物化风格,提供更加简化易懂高效的提示,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复杂的、过于专业的、技术性的图标和术语,从而避免让用户长时间盯着屏幕,尽量减少用户思维理解时间,要保证用户的目光集中在前方道路上。

人性化 – 融入情感化设计

对于驾驶者来说,未来的HMI将会更多的去机器化,去技术化,人和HMI之间不再是冷冰冰的人和机器的关系。HMI将融入更多的情感化设计,体现出行过程中的人性关怀和情感互动,增加用户信赖感,同时赋予用户更多的驾驶乐趣和情感体验。


HMI体验设计趋势 -个性化


基于不同人群/汽车品牌/使用场景的考虑,车内HMI从功能服务到交互操作未来需要体现更多个性化及差异化设计。

个性化 – 针对不同用户群的差异化设计

目前已经有针对不同用户人群的车型及硬件配置设计,但是车内HMI从功能服务到交互操作,仍然缺少针对不同用户群的差异化设计。HMI设计需要对用户进行细分,从而定位想要的覆盖的主要人群,更多挖掘不同的用户群特征、消费观念、地域差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为汽车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

影响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的三大因素: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地域文化

个性化

个性化 – 个性化操作模式

对于家庭用车,以及未来越来越多的共享出行场景下,车内HMI设计需要更多关注“个性化交互操控”的应用。

• 不同家庭成员在使用家庭共用车辆时,都能够记忆和形成适合自己的交互操控模式及界面,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体验需求和驾驶行为习惯。

• 针对共享出行,通过车中装配的面部识别摄像头,识别驾驶者面部特征,判断是否开启汽车,以及自动选择驾驶者的个性化驾驶方式及HMI界面,按照用户本身习惯的方式来操作。这个功能在未来共享出行或分时租赁时,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个性化 – 通过设计体现品牌DNA

目前行业内的车内HMI设计趋于同质化,缺少能够体现品牌形象的差异化设计。

HMI设计过程中需尽量挖掘不同品牌的自身特色,提炼品牌DNA、创建品牌故事线并将其贯穿于整个HMI设计中,从而实现差异化设计,提高HMI的品牌识别度。


小结

汽车HMI的设计,其最终目的无非在于更好的集成信息,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出行服务,增强用户的驾驶乐趣或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体验。但相比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HMI的设计最为不同的是其独特的环境,这个环境更加注重驾驶的安全性。

因此,未来HMI设计无论如何发展创新,必须在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之间做平衡,很大程度上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微信中搜索faceui
或保存二维码在微信中打开

执行时间:0.046225070953369秒 查询数据库9次 内存使用:3.646 mb - 384.609 kb = 3.271 mb 当前模式:developer